当前位置: 郭利方心理工作室 > 青少年人际 > 与父母关系 > 正文

12岁的孩子上课爱说话如何开导,如何引导爱说话的12岁学生专注上课

更新日期:2025-02-23 13:38:46  来源:郭利方心理

导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,教室里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。这样的场景看似美好,却常常让老师感到无奈。尤其是当课堂上那个性格活泼、爱说话的12岁学生总是频频打断课堂时,情况不仅让老师难以掌控课堂节奏,也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。当注意力被分散,思维就难以集中,知识...

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,教室里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。这样的场景看似美好,却常常让老师感到无奈。尤其是当课堂上那个性格活泼、爱说话的12岁学生总是频频打断课堂时,情况不仅让老师难以掌控课堂节奏,也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。当注意力被分散,思维就难以集中,知识的传递也会受到阻碍。这种现象在许多课堂上都会出现,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们专注成了许多老师面临的挑战。

许多时候,这种爱说话的行为源于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和表达欲。在他们看来,课堂就像是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。每一个有趣的问题,每一份新奇的知识,都让他们迫不及待想要分享。这样的冲动,正是孩子们热情的体现,然而如果不加以引导,就可能变成课堂上的干扰。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,作为老师,我们需要理解这些孩子的心态,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他们,让他们在释放自身能量的也能够专注于课堂内容。

与其简单地责备,不如试着从他们的兴趣出发进行引导。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,明确表示希望听到大家的声音,并规定发言的时间。当学生知道自己有机会表达时,他们的积极性会得到满足。这样,学生不仅会在规定的时间内专注地听课,同时也会在适当的时机分享自己的见解,增强课堂的互动性。在这种情况下,学生的兴趣与课堂内容之间能形成良好的互动。

适当的奖励机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。当学生表现出专注而不打断课堂的行为时,给予他们积极的表扬和认可,让他们意识到专注的行为与自身的成长是息息相关的。比如,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积分制,鼓励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发言,并给予表现好的学生一定的积分,帮助他们建立起专注的意识。教育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灌输,而是一种激励与引导的互动。

课堂活动的多样化也是培养学生专注的关键。在这方面,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、小组讨论、实践操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。比如,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,引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,使学生能够在讨论中投入更多的精力。通过这种方式,他们不仅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,更能在热烈的讨论中感受到集体学习的氛围,从而自觉地减少不必要的打断。

鼓励学生静心也与家长的配合密不可分。在家中,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,鼓励他们在学习时尽量少说话,专注于手头的学习任务。引导孩子在课后反思自己的课堂表现,认识到发言与专注之间的平衡。耐心与理解是家长和教师共同面临的挑战,鼓励和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表达欲望,变得更加成熟。

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课堂契约的方式,与学生共同制定一份关于课堂纪律的协议。在协议中,学生可以自愿提出希望改进的课堂行为,并通过集体讨论达成一致,这样能够让他们在自我约束的过程中,更加珍惜课堂的学习时间。与其强制施压,不如让孩子们在自我约束中感受到责任感。

在实施这些方法的过程中,要时刻保持耐心与关怀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,爱说话并不是缺点,而是他们个性的一部分。当我们以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们时,孩子们自然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会平衡自己的表现与专注。这不仅有助于课堂的和谐,也将为孩子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,作为教师,我们的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,更是培养每个孩子的良好习惯,引导他们在表达与倾听之间找到一个和谐的平衡点。这份责任让我们倍感压力,同时也让我们无比自豪。真正的教育,就是在这样的互动中,挖掘每个孩子最闪亮的才华。
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