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郭利方心理工作室 > 青少年人际 > 异性关系 > 正文

孩子为什么会撒谎

更新日期:2025-08-03 13:49:49  来源:bjzmyj.com

导读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:孩子明明知道答案却说"我不知道",或者把弄坏的玩具编成"被小熊咬了"。这些看似简单的谎言背后,往往藏着孩子未被察觉的内心需求。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接触过无数这样的家庭,发现孩子撒谎的动机远比想象中复杂。三岁的朵朵总在吃饭时说"妈妈我吃完了",可每次碗里都剩下大半。其实她只是想获得父母的关注,当妈妈低头看手机时,她会本能地制造"完成任务"的假象...

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:孩子明明知道答案却说"我不知道",或者把弄坏的玩具编成"被小熊咬了"。这些看似简单的谎言背后,往往藏着孩子未被察觉的内心需求。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接触过无数这样的家庭,发现孩子撒谎的动机远比想象中复杂。

三岁的朵朵总在吃饭时说"妈妈我吃完了",可每次碗里都剩下大半。其实她只是想获得父母的关注,当妈妈低头看手机时,她会本能地制造"完成任务"的假象。这种撒谎就像小动物在危险时的假死,是孩子面对压力时的自我保护机制。家长若一味追问"为什么骗我",反而会让孩子陷入更深层的焦虑。

七岁的轩轩在课堂上偷看漫画书,老师问起时他立刻说"我在看字典"。这个谎言背后,是孩子对规则的困惑与对抗。他可能觉得"看漫画"和"看字典"在大人眼中都是学习行为,这种认知偏差让谎言显得合理。就像在游乐场里,孩子会把滑梯当成过山车,他们对世界的理解需要不断修正。

十岁的乐乐总在睡前编造"同学说我坏话"的故事,直到某天发现他偷偷把同学的橡皮藏在抽屉里。这个案例揭示了撒谎的另一个维度:孩子可能在用谎言掩盖真实的社交焦虑。当他们无法直接表达"我想和朋友玩"时,就会通过扭曲事实来获得情感宣泄。就像被夹在父母期望与真实自我之间的风筝,孩子需要找到平衡点。

十二岁的浩浩在考试中作弊,被发现后却说"我爸妈说考不好就让我去学钢琴"。这种谎言往往带有强烈的自我保护色彩,孩子将责任转移给父母,实则是恐惧失败带来的心理防御。就像在暴雨中被淋湿的孩子,他们需要的不是责备,而是理解为什么选择躲在雨中。

面对孩子的谎言,家长不妨先问自己:这个谎言背后,是孩子在寻求什么?是关注、是认可,还是对某种现实的逃避?当孩子说"我没有把牛奶打翻"时,也许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是"我害怕被批评"。理解比惩罚更有力量,就像给受伤的小动物包扎伤口,需要先找到伤口的位置。

建立信任的桥梁需要耐心。可以尝试在孩子面前多表达"我理解你",而不是"你怎么又骗人"。当孩子觉得被理解时,谎言会逐渐减少。就像在花园里,当花朵感受到阳光和雨露,自然会停止蜷缩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,找到适合他们的沟通方式,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。

阅读全文